<<陌上桑>>中罗敷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13 06:09:40

全诗共分三段。首四句“日出东南隅,照我秦氏楼。秦氏有好女,自名为罗敷。”是以说书人的口吻来叙述的。“日出东南隅”,就是“日出东南方 ”。也有人说“东南”是偏义复词,那就是“东方”,太阳从东方出来了。“照我秦氏楼”的 “我”字,因为说书人经常在说故事,他这个“我”字就是“我们”。我们是非常喜欢罗敷的,是站在她的一边的,所以她是我们的人,太阳是照在我们的秦氏的楼上。“秦氏有好女”是说秦家有一个美丽的女子,“自名为罗敷”,“自名”有两种解释:一是说本名为罗敷,另一说是指她自称为罗敷。这两种说法究竟哪一种正确呢?在汉代,一些美丽的女子都喜欢用罗敷这个名字。这在当时是很时髦的。为什么当时女子爱叫罗敷呢?我国古代在陕西的华州附近有一个驿站,叫做敷水驿。华州位于长安附近,这个敷水驿,就是华水驿。“敷”和“华”在现在是两个音,在古代却是同音的。我国古代语音中有一个喉唇可以对转的特点。“华”这个字声母是h ,属喉音,“敷”的声母是p,属唇音,这两个字可以对转,“华”就是“敷”,“敷”就是“华”。因此罗敷就是罗华,罗华比罗敷要好听一些。“罗”和“丽”,是一声之转,同样属于“l”的声母,因此“罗敷”就是“丽华”。这个名字要比“罗敷”好听多了。正因为她很美丽,所以才自称为丽华。

接下来的八句是正面铺叙的描写,但写的是器物的精致和服饰的华美,而的精致华美,正是为了衬托出使用穿着者的艳丽动人。“罗敷喜蚕桑,采桑城南隅。”这两句介绍的是罗敷的身份和她的活动。罗敷是个贵族妇女,以采桑为消遣。“青丝为笼系,桂枝为笼钩。”是讲罗敷的采桑工具很讲究。她用青丝做成系在桑笼上的绳子,拿桂枝做成桑笼的把子。这桂枝不是现在的桂花树。现在的桂花,古称木犀。古代讲的桂树,根、茎、叶都香。古人以身上佩戴草来表示自己心地的高洁。这里是说罗敷很高雅,因此她用的桑笼都 要用桂枝来做。“桂枝为笼钩”的桂,就是肉桂,是樟科植物的香木,它的叶、枝、根都很香。它的皮还可以作烹调的佐料,称桂皮。罗敷拿的桑笼就是用肉桂做的篮把。这两句从侧面描写了罗敷本身品格的高洁。“头上倭堕髻,耳中明月珠。”刀拿的东西,用的东西都很高雅,而且是盛妆打扮。头上梳了个“堕马髻”,这是东汉时期女子梳的一种时髦发式。髻是实心的,鬟是空心的;已婚的女子梳成髻,未成年的女子梳成鬟。“耳中明月珠”,是指耳朵上戴的是以明月珠做成的耳环。